精彩研究成果
針對胃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病症,發現新的治療標的

胃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了世界上一半以上的人口,它也是造成各種胃部疾病的主要原因,包括胃潰瘍、十二指腸潰瘍、胃癌和胃黏膜相關的淋巴組織淋巴瘤,同時也是癌症相關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。目前臨床上具有胃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患者,超過一成具有多重的抗藥性,成為治療上的一大隱憂。這個細菌由於和人類共生超過五十萬年,演化出高度依賴人類宿主,其中之一就是它本身無法製造膽固醇,必須吸收來自宿主細胞的膽固醇,並利用細菌本身的酵素,將膽固醇轉變成特殊代謝物。

在這篇論文中,我們鑑定出其中最主要的生合成酵素(CGAT)及其相對應基因。我們將這個酵素以重組蛋白的方式表現出來,並對這個蛋白進行詳盡的分析及研究。我們也進一步證實,在感染宿主細胞時,原先位於細菌外膜的兩個酵素(包括CGAT),會透過外膜囊泡的方式,將它們包裹運送到宿主細胞上;透過這樣的機制,等於將膽固醇衍生的特殊代謝物,它們的合成工廠直接送到宿主細胞,而能夠就地取材,一旦在宿主的細胞膜上產生特殊的代謝物,宿主的細胞膜便進行顯著的改變,有利於細菌貼附到宿主細胞上。這樣的感染機制不僅是前所未見的宿主與腸胃道細菌的相互作用,也說明這個細菌可以有效地挾持、控制宿主的細胞膜,使其更容易被細菌吸附。

最後,我們也發現一種目前在臨床上用來治療心律不整的藥物(胺碘酮),是個有效的酵素抑制劑,進一步的實驗結果顯示,此藥物可以大幅降低胃幽門螺旋桿菌貼附到宿主細胞上。我們的研究,不僅證明這個藥物的另一種治療用途,也指出這個酵素可以成為新而有效的治療標的。

論文名稱:“Cholesteryl α-D-glucoside 6-acyltransferase enhances the adhesion of Helicobacter pylori to gastric epithelium”

論文網站:https://doi.org/10.1038/s42003-020-0855-y

作者群:Jan HM, Chen YC, Yang TC, Ong LL, Chang CC, Muthusamy S, Abera AB, Wu MS, Gervay-Hague J, Mong KT*, Lin CH*

更新時間:2020.04.29